跟老人说少给孩子玩点,老人却说孩子跟着手机,学说了好多话,好多歌都是跟着手机学会的,不是挺好的吗?妈妈一瞬间觉得无言以为。
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的80%是在3岁之前完成的,剩余的20%在6岁之前完成。而这个阶段也是孩子玩手机最多的阶段,因为孩子行动力强,破坏力也强,有时候只能拿个手机让孩子消停一会儿。
那经常玩手机的孩子跟不怎么玩手机的孩子,会有哪些差距呢?
经常玩手机和不怎么玩手机的孩子,3个差距很明显
- 专注力差距
香港大学医学院对700名幼儿追踪调查显示: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越长,出现行为问题、注意力缺陷的概率越高。孩子更爱走神,各种无意义的小动作会很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而清华的一位教授曾强调说: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会表现的更一般,拿不了高分。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进入小学后,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磨蹭,因为孩子习惯被屏幕牢牢抓住吸引力,对静止画面的课本兴趣自然大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绩。
- 大脑发育差距
6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所以手机对孩子的影响相对成人来说也更大。
英国的《微博理论与技术》研究显示,儿童的颅骨厚度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高于成人。而大量的电磁波容易造成孩子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博士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家长跟孩子交流的越多,孩子大脑接受的刺激越多,大脑神经元的突触数量也会更多,而这和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本该跟孩子多交流的时候,让孩子使用屏幕,就会阻碍大脑的发育。
- 逻辑思维能力差距
孩子在面对屏幕时,是一种无意注意,被动吸引与接收画面的过程,而在玩耍、阅读时,孩子是在主动地不断思考、探索的过程,哪怕大人看起来是“捣乱”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不断地探索、试错,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孩子把本该主动探索、思考的行为放在屏幕上,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办?
- 约定时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内容
在使用之前就跟孩子约定使用时间,我家孩子我一般约定周末可以每天使用一个小时。这样不是完全禁止,孩子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现在网络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放任孩子随意看很容易接触一些不好的信息,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内容看,比如看一下纪录片,动画片等,到时间就要收起来。
- 跟孩子一起互动玩耍,孩子专注力更好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发现,孩子的专注时长与陪伴孩子的大人专注表现很有关系。
研究人员把家长的行为分为四组,一组是家长看着孩子玩,二组是家长看着并触摸玩具,三组是看着孩子玩,时不时跟孩子说话,四组是在孩子玩时又看又摸又说话。
结果显示,第四组孩子的专注时长最长,因为家长全身心投入与孩子互动,即使孩子中间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很快重新跟着大人,回到玩具上。孩子的专注力也会逐渐提高。
- 阅读是手机的自然屏障
神经学研究发现,阅读纸质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书互动,建立与纸质书的终身联系。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是看书上的字,还有书中的画面,色彩丰富的画面会引导孩子主动去看,去探索。
研究证明,亲子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越早让孩子建立与书籍的联系,孩子就能静下来看书,看手机打发时间的机会就越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