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对《3-6岁儿童近视防控前置方案》作了专家解读。周行涛特别指出,3-6岁儿童应禁止不必要的电子产品接触,并非屏幕比书本更伤害眼睛,而是因为儿童会因此失去户外活动的兴趣,不仅诱发眼睛近视,而且导致对社交不感兴趣的“社交近视”等更多问题。
《3-6岁儿童近视防控前置方案》落实3-6岁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从视力筛查、档案建立、近视预测、方案制定、方案执行、跟踪随访等六个步骤进行该年龄段近视防控的规范化流程。
视力筛查中发现视力低常的儿童,及时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由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从中发现早发近视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行为干预和医学干预。
根据远视储备量将儿童近视的危险程度划分为安全(远视储备充足)、预警(远视储备不足但尚未近视)、危险(已近视)三个区间。
其中,处于安全区的儿童每6个月复查一次;处于预警区和危险区的儿童每3-4个月复查一次,并需要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近视防控干预方案,延缓近视发生与发展,降低高度近视的风险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目前降低儿童近视发生最行之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可行方案。幼儿园可考虑每日增加一节户外活动课或提供更长的课间休息时间,鼓励学生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侧重点在于户外暴露,而非运动强度,应鼓励学校进行一部分课程“露天化”的尝试,也鼓励社区将一部分的室内活动搬到户外进行。针对3-6岁学前儿童的教育重点在于体能、智力、道德、情操、习惯的全面培养,与年龄不匹配的学业负荷会显著减少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加速正视化与近视化的过程,导致早发性近视。3-6岁儿童应禁止不必要的电子产品接触,并非屏幕比书本更伤害眼睛,而是因为儿童会因此失去户外活动的兴趣,不仅诱发眼睛近视,而且导致对社交不感兴趣的“社交近视”等更多问题。
近视防重于治,需要早筛查、早干预。3-6岁是儿童就读幼儿园的相应年龄,是学龄前的重要时期,所以将近视防控“前置”在这个年龄段予以干预,预防近视过早发生,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
2020年,由周行涛教授领衔的“近视小飞侠”科普志愿团队完成闵行区浦锦街道8所中小学校共9000余人和12所幼儿园共5300余人的入校入园眼科检查和屈光筛查工作,完成对徐汇区和闵行区等卫生保健老师的线上科普培训近2万余人次。
周行涛指出,
定期监测儿童眼健康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方法。对4岁以内的儿童,以发现眼部疾病、及时诊疗为工作重点;4-6岁眼部健康的儿童,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随访为工作重点;已经发现屈光不正的儿童应及时转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呼吁在以往的防控工作基础上,应更加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广泛宣传普及正确的知识,促进共防共控,并强调这是本论坛的意义所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