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很多人生活里一种困扰的来源,但没有工作,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苦恼。
有调查指出,有13%的失业者患上了抑郁症。
韩国一项对626名上班族的调查,75.4%的人有着“公司抑郁症”的困扰,一上班就打不起精神,其中40~50岁的人群表现最为明显。
在谈论抑郁症的话题时,最常被人提及的一个因素就是原生家庭。
但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职场与亲密关系中的PUA等现象的存在,也是抑郁症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的关注原生家庭,事实上,对于心理疾病并非一件好事。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乃至与整个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状况等一系列因素,都与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根据美国NSDUH机构的调查,最容易患上抑郁症的6种职业分别为:
1.看护人员
2.餐饮服务者
3.社工
4.医生护士
5.艺术工作者
6.老师
工作里有哪些致郁因子?
在职场里,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
我们常说,工作和生活需要分开,就是因为,在工作里,除非你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不然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定程度的“自我疏离”,即我们通常不太可能在工作里“做自己”,但在生活里,这是一件相对容易达成的事情。
自我疏离:过度关注他人,忽视自己,无法觉察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与想法。
而一个人一旦产生了自我疏离,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产生以下几种负面的心理反应:
1.缺乏自我关注
总是在想别人怎么看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2.缺乏自我觉察
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变得既茫然又不安;
3.缺乏自我价值
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很容易就能够找到可以替代自己的人。
通常来说,具备以下几种特征的工作环境,最容易激发起一个人自我疏离的状态。
1.充满敌意的工作环境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定的社交关系,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感觉周围的同事,对自己充满敌意,那么会激发起强烈的危机意识。
2.服务性质的工作
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一种本能。
如果工作内容是长期需要将他人的感受至于自己的感受之前,往往也会形成一种自我忽视的惯性。
3.过度思考
长期的脑力劳动,也会增加一个人抑郁的风险。
过度思考往往会造成失眠,以及丧失情绪管理的能力。
4.失去控制感
长期缺乏积极的反馈,会导致一个人对工作失去自信。
受到社会苛刻监管的职业,常常也会因为体会到过度的自我约束也产生失控的感觉。
5.情绪化的工作环境
工作中长期需要去处理客户的负面情绪,也会容易滋生出相应的消极感受。
在调查中,抑郁风险最高的看护工作,所服务的群体通常是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
他们除了需要应对病人本身的负面情绪之外,还有来自于家属苛刻的要求。
社工则常常需要去面对一些不幸福的家庭关系、处理儿童虐待与家暴等问题,容易产生过度共情的现象。
失控的孩子是老师们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在道德上也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
艺术工作者则常常需要面临不稳定的收入,并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去构思作品,根据《每日邮报》的调查,艺术家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四倍,其中男性是女性的两倍。
抑郁症患者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抑郁的症状,通常会对一个人的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通常来说,抑郁症患者理想的工作环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 可控的工作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来安排工作的时间,不容易被干扰;
- 低压、低刺激的工作环境——不需要大量的社交,工作环境里没有大量的噪音与其它视觉或嗅觉刺激;
- 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不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而是自己做起来最有效率的事情。
选择一些能够经常与大自然接触的户外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大自然的环境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疗愈作用。
与小动物的接触也能够有效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情,健身瑜伽等活动也能够促进内啡肽的释放,对一个人的幸福感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科罗拉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戴安·厄尔利认为出租车司机、园艺师、图书管理员、私人健身教练等工作,是比较适合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工作。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也可以权衡得出目前自己职业生涯的最优方案:
①个人兴趣,②技能特长,③理想的工作环境,④工作时间,⑤目前最便捷的就业渠道有哪些(家人朋友介绍、互联网搜索、之前的工作人脉等)
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罗列下来,或许,就可以找到自己心里的那个答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