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当孩子这样跟你抱怨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前不久,安徽安庆的一个孩子在泔水桶里捞面条的小视频上了热搜。不少网友指责孩子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惩罚也太过分了。
谈及起因,孩子的妈妈也有些无奈:“孩子抱怨说学习苦,那就让他吃吃苦。”
事实上,孩子的妈妈并不想孩子走自己辛苦的老路。但是,不吃学习的苦,未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果然,孩子干了一天就反悔了:“我不想干了,我想去学习。”
大道理谁都懂,但唯有亲身经历,才能让孩子学会珍惜。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教育孩子很难,其实,那大多是因为父母替孩子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孩子感受不到压力,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责任心,和对生活认真的态度。
01、学习不一定是快乐的
很多父母崇尚“快乐教育”,认为不管学什么,只要孩子快乐就行,但并非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快乐的。
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自然是学什么都快,能够沉浸其中,并且享受学习的过程。
但事实上,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对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学科感兴趣,喜欢沉浸在考试的紧张氛围中。
所以,如果只强调学习的快乐感,那么,孩子大概率是不会爱上学习的。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宽松教育”的理念,并且削减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校园时间,增设大量的“综合学习时间”。
可是,30多年后的2016年,日本宣布实行“去宽松教育”,因为它导致了学生整体学习力的直接下滑。
从日本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针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进行评估)的测试成绩来看,2000年到2006年,孩子们的数学、阅读还是科学能力都在持续下降。
而2009年是一个拐点,那一年小学和初中开始实施“去宽松教育”的部分修订措施。
“宽松教育”,不就和许多父母所崇尚的“快乐教育”相似吗?
可事实证明,学习,真的不是一件仅凭快乐就够的事情。
02、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待学习?
既然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那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待学习呢?
1、引导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好友的儿子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抗拒学习。有一次逼得急了,孩子生气地摔门说:“我就是学不好!你们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学?”
当孩子把学习当成是父母施压的负担,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
有一个小学6年级的男孩,因为连续2天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父亲一气之下把他带回了老家,让他挑粪浇灌玉米。
孩子哭闹不管用,只能挑起粪桶艰难前行,短短300米的路,中间要停歇很多次。
挑了七八次之后,父亲问孩子,学习和挑粪你选择什么?
孩子流着泪说自己要好好学习,因为他永远无法忘记,肩上挑的粪像泰山一样沉的感觉是怎样的。
现在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以后少吃生活的苦。当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不会再那么抗拒了。
2、适当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
当然,学习也并非就一定是苦行僧似的。
当孩子在一道题上磨磨蹭蹭 、走神到让你崩溃的时候,也许只是因为这道题对于他来说太难了。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放下急躁,陪孩子一起来攻克。
201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发表过一篇叫《最优学习的85%规则》的论文,其中提到,当学习中有15%的内容是有难度的时候,人们对学习的投入度是最高的。
太轻松了,人们会觉得太无聊;太难了,人们又会容易放弃,15%是一个恰恰好的程度。
所以,当孩子觉得学习难的时候,家长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然后适当地帮他们降低难度。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难题之后,自然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了。
3、给予一定的奖励
虽说奖励制度只是外在的推动力,但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奖励的诱惑还是不小的。
积分兑换,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可以事先跟孩子商议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考试有进步等等分别能够获得多少积分,然后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按照积分“明码标价”。
孩子想要获得自己心仪的小礼物,就必须认真地去完成约定。当然,奖励的形式还可以不拘泥于物质方面,陪孩子玩喜欢的游戏、带孩子出去旅行,也是很好的方式。
总之,要让孩子学会接受“学习不是一件那么快乐的事情”;也要让他们明白,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毕竟,学习是孩子需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