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感受之门(亲子沟通感受50字文章)

假期末,四篇文章都没有写的女孩,被爸爸狠批后,痛哭抱怨家里的所有人 。参加过悦读会的妈妈在一旁冷静地听着女儿痛诉,只是轻轻地点头,轻轻地应声着,运用着P.E.T.中的基本倾听,陪在女儿身边。

女儿渐渐平复了情绪,不再抽泣。这时,妈妈问:“所有同学都是这作业吗?”女儿点点头。

妈妈接着问,“那要不要问问好朋友他们有没有完成?”

“不用了,反正是要完成的。”

“剩下一天,四篇文章没完成,你也很着急是不是?”妈妈凑过去问。

女儿眼睛瞬间又红了,“我马上就动手。”

“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

过后,母女俩一起讨论文章主题,孩子安静地完成了所有作业。

孩子作业拖拉确实让家长很是头疼,和孩子交流,孩子还顶嘴,句句话不中听。这时候,我们除了如上次讨论过的——沟通中,不带任何评判,只描述观察到的,你还会有什么样的回应呢?


01 孩子有情绪,你的沟通回应模式是哪一种?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到,听到不中听的话,一般会有四种表现:

第一种,认为自己犯错了,内疚,惭愧,厌恶。

第二种,指责对方,驳斥对方,恼羞成怒。

第三种,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发现因为在意某些方面,会升起一些情绪。

第四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情绪,也许会想他感到什么样的情绪,是因为它有什么样的需要。

你常出现的是哪一种沟通反应模式呢?

第一种引起强烈的内耗,第二种指向外界,也是内耗的一种,第三和第四种通过体验与认识感受,从而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当需要被满足时,你会感到快乐、兴奋和满意;当某些需要没有被满足,悲伤、忧虑、沮丧或愤怒的感受席卷而来。所以说,感受是需要的信使。而内心情绪的起伏,是我们最快能感受到的。

畅销书《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的五能包括:

第一,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第二,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第三,自我激励的能力;

第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第五,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和孩子沟通的很多时候,明明一开始是孩子有情绪,可父母开口沟通后,自己跟着有情绪了,实则是没有第一时间识别孩子的情绪,感受他的感受。

有位小男孩练习吹奏笛子,半小时后,孩子闹情绪了,又气又急,妈妈安慰他说:“没吹好,没关系,你才开始学呀。”

 

男孩依然不高兴,后来哭了。这回,妈妈说:“你很想把它吹好,现在一遍遍总没能吹出你想要的样子,你感到很懊恼,很气馁?”

 

妈妈第二次辨认出孩子的情绪,询问他的感受,孩子绷紧的身子瞬间软下来,开始和妈妈详谈他练习中遇到的挫折。说罢,这个一年级的小男孩重新拿起笛子开始练习。

当孩子有情绪,父母的安慰、建议、批评、转移注意力……都不及同理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和自己的感受来的有效。一旦有人同理自己的感受,被倾听者能够快速从情绪中走出来。

因此,能够快速辨认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体验感受的波动,在沟通中极为重要。


02感受,从何而来?

感受从来都不是由他人引起的,感到委屈、沮丧、愤怒、失望等等,谁该为感受负责任?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他认为人的情绪伴随思维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

当孩子需要得到满足,感到愉快;当我们感到极度的厌烦,强烈的恼怒,这种感受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的信念。了解自己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就不会指责他人,而是承认自己的感受源自自身。

“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孩子的行为是因,父母快乐不快乐是果。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 妈妈感到失望,,因为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后者的沟通方式表达出感受与自身有关,孩子不会觉得妈妈只是在批评自己。

批评,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在表达了没有评判的观察之后,把注意力放在需要上,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会更好的促进理解与联结。


结束的话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描述你非评判性的观察,第二要素是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对话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来源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期待。

关注自己的感受,体会它带来的信息,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开启非暴力沟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03 下午9:52
下一篇 2022-05-03 下午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