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师大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在5月12日对外公布,首批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已全部就位,值得高考尖子生们关注。
当然,这场尖子生们角逐的游戏,对高招录取改革也有意义。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强基计划的招生要求和标准,会使得自主选拔方式更加公平化和透明化,因为选拔要求高且容易量化,因此更容易监督。
强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着眼点在一个“基”字上。基是基础学科的意思,即加强数理化文史哲。
根据教育部强基计划的要求,已公布简章的高校投放的专业在6至8个不等,重点在数、物、化、生及史、哲、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有36所,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基础学科领域都颇具实力,即用一流大学的一流专业为该计划保驾护航。据青塔统计,各大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共有184个,而这些专业中有101个所依托的专业为A类学科。
其中,北京大学将数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等优势基础学科纳入强基计划,而且这些专业均为学科评估“A+”,北大用10个A+表达了诚意。
那么,招收一批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培养的目的是什么呢?强基计划明确指出,是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收的部分学生将可以同时获得“理”“工”两个学位,在打造数理化等扎实基础后,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军国家亟需的关键领域,如芯片、智能制造等。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透露,中国芯片人才缺口达30万人。然而2018年集成电路专业领域毕业生20万,毕业后做本行的只有3万,八成以上在转行。
人工智能则是眼下最热门的专业。日前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有180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是今年备案专业中新增最多的专业。
最值得关注的是,强基计划入校学生不得调换专业,如果想从数理化转到金融、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那可不行。
2017年北京大学录取的25名状元中,8名选择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录取的37名状元中,9名选择经管专业。不少大学生选择的专业未必是心中所爱,而是热门、有前景、爹妈这么说……
补自招漏洞
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启动。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自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从2003年开展至今,自主招生度过了17个年头,受过追捧,有过争议,最终落幕。去年,自主招生从一路狂奔,被紧急踩下了一脚刹车。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十个严格”,被称为史上最严自招政策。去年清北等高校相继公布自主招生简章后,人们发现招生名额减少,报名门槛提高,降分幅度下滑,幅度之大令人错愕。
曾几何时,自主招生狂热。60分优惠、降一本线录取,诱惑驱使下,自招报名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是16万人,2018年已超过83万人。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为975万人,粗略计算,2018年约10%的考生都在参加自主招生。
论文和专利,也可作为申报材料。自招培训班嗅着蔓延的焦虑感,摸清了自招的规则和套路后,炮制出量身定制的专利,专业代笔的论文,非法交易冲击着高考招生的公平性。
自主招生的“漏洞”,强基计划对症下药填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指出,强基计划更强调公平公正,不要心存侥幸。
和高校过去动辄60分优惠、降一本线录取相比,强基计划固定为高考分数不低于85%、学校评价不高于15%的模式。陈志文指出,这个环节,彻底压缩了高校的自主裁量权,并公开化。
另外,自主招生在学生申请后,学校将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筛选,确定入围校测的名单,而强基计划没有初审、筛选环节,因此就不存在“打造”“包装”申请材料的问题。
总而言之,降分录取优惠、专利申请都不再适合强基计划,换句话说,带有功利思维的人在强基计划中都是吃不开的。
变招生格局
作为一项高校招生改革,强基计划被寄予诸多期待,比如改变名校的招生格局。
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说名校的定义是狭窄意义上的“211工程”以上院校的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改变名校的招生格局,尤其是在特殊的自主选拔方式上。
第一,以往自主招生模式下,面向全国招生的有76所高校,除了北京语言大学外,都是211工程以上高校。现在36所强基计划高校都是985工程大学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次高范围小。
第二,以往76所自主招生院校是面向全国的省份招生,考试选拔是全国入围的学生在竞争淘汰,而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是面向部分省份,招生计划也是分省设置,入围的学生是本省内竞争淘汰。招生范围不同,选拔竞争激烈程度不同。
第三,以往自主招生的报名标准,主要体现在“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高中毕业生,而强基计划要求“高考成绩优异”或5大学科竞赛国二奖以上,这样的条件报考人数不会太大。
唯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一直遭诟病,高考招录改革意欲逐渐引导基础教育摆脱功利的唯分数论。
此前,自主招生也在探索多元的评价体系,既保障公平又能科学评价人才,但历经十七年兴衰后最终走进尾声。那么,刚推出的强基计划呢?
梁挺福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强基计划录取以高考成绩为主,因此对“摆脱唯分数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现实效果甚微,推动作用有限。
不过,从长远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培养相适应人才的角度看,强基计划将个人成长、学科培养以及国家战略部署对接起来,有利于真正想静下心且有能力的学生搞基础学科研究。
陈志文指出,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学科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并非简单的招生改革。重中之重,还是培养计划。
参考资料:
《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不再是简单的招生方式改革》,2020年5月7日,中国教育在线
问教丨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发布,“多元评价”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20年5月6日,腾讯教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