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以前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那么多?
我们的父辈,生活条件很差,还经常挨打受骂,却很少听说,谁谁谁抑郁了。
而我们的孩子,从小吃穿不愁,家人众星捧月地伺候着,却不知怎么就抑郁了。
是他们太矫情?还是意志力太薄弱?
其实都不是。
如果你多了解一些抑郁症孩子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之所以抑郁,除了跟先天基因、遗传,和后天的学习生活压力有关以外,他们的父母常常扮演着一个催化剂的角色。
明明是最爱孩子的人,却伤孩子最深。
孩子出现抑郁,跟父母的养育方式关系很大。
孩子为什么突然就抑郁了?
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抑郁后,特别想不通的问题。
这里我会用3个孩子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父母的过度期待会压垮孩子
钟华,原本是个特别活泼开朗的女孩,她在读高三的时候,突然抑郁了,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她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爸爸,爸爸马上带她去了医院,最后确诊是得了抑郁症。
当妈妈知道女儿生病以后,特别震惊,女儿一直很优秀,也很开朗,怎么就抑郁了呢?
她一直很困惑,没想明白原因。
爸爸之后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
爸爸说,妈妈一直希望女儿能拔尖,最好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拔尖,最后出国去哈佛,或斯坦福这样的名校。
妈妈对女儿的要求一直很高。
当女儿考了全班前三,妈妈并不会表扬,而是问: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当女儿考了第一,妈妈又会问,年级第一是谁?你在年级排第几啊?
钟华说,想变得更好,比考前十名,更折磨人,因为更好,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你考得再好,家人都会说,你能考得更好。
像钟华这样,一路被家人逼着向前奔跑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父母,普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但现在的中考,高考,本就让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的施压,很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的压力已经够大了,父母要适当给孩子减压。
破碎的家庭让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支持
小平的父母离婚以后,她就很少在家里撒娇了。
小平很喜欢拥抱,但在她的印象里,她没跟爸爸拥抱过。
她很想念妈妈,她经常会模仿妈妈说话,然后录在手机里,放给自己听。
她的情绪很低落,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一直到她抑郁症确诊,她终于感觉一下子轻松了。
因为她的痛苦终于被看见了,自己不是矫情,而是真的生病了。
很多夫妻离婚以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变少,陪伴质量下降,孩子从家里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少,非常容易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引发抑郁。
夫妻之间,若真过不下去了,一别两宽也是一条途径。
但再怎么说,也不能忘了,夫妻关系可以解除,而为人父母是终身的职责。
陪伴和支持,既是预防孩子抑郁的法宝,也是让孩子尽快走出抑郁的良药。
巨大的压力反差让人猝不及防
苏麒在大学里,两次试图轻生,大二第一次入院,他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到目前为止,已经四年过去了,他每天什么事都不想干,他唯一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打游戏,但就算是打游戏,他也很难从中获得快乐。
苏麒考入的是一所北京的大学,在进入大学以后,他发现,家人再也管不着自己了,老师也不会逼你学习了,他的心一下子空了。
从一个压力很大的环境,到了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反差太大了。
但这只是表面的宽松,毕竟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隐性的压力,不易察觉。
这种表面轻松,实际压力很大的状态,让苏麒陷入极度紊乱之中,状态越来越差。
苏麒不思进取的状态,让他的父母很不满。他们抱怨孩子太懒,太不懂事,直到儿子被确诊抑郁以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妈妈特别自责,内疚,经常以泪洗面。
为了照顾儿子,陪儿子做治疗,妈妈特地请假到北京照顾他。
但母子之间,经常是相对无言,而这种相对无言,亲子间的沟通障碍,其实从苏麒进入青春期以后就开始了。
苏麒说,跟妈妈在一起,总是感觉怪怪的,他更想一个人待着。
父母的有效期,最多也就18年。
如果在孩子成年之前,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等孩子成年了,出问题了,再来修复,就会变得特别困难。
对于抑郁的孩子,家庭的支持很重要,但如果家庭关系淡漠,父母即便想帮孩子,也无能为力。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习惯用自以为对的方式来爱我们的孩子,而实际上,那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就好像这部纪录片里的钟华,她多么希望妈妈多给自己一点赞赏,而妈妈却一次次用“更高的要求”来回应她,她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越来越大的压力。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认同和接纳,而是各种逼迫、高压、漠视和类似于“我这么为你,你怎么不……”式的道德绑架,这些都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让他们成为潜在的抑郁症高发人群。
这部央视的纪录片里公布了一个数据:在我国,9-18岁的孩子当中,有15%患有抑郁症。
抑郁离我们的孩子并不遥远。作为家长,我们真的需要时时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这是中国首部全方位解读抑郁的系列纪录片,强烈建议家长都去看看。
相信你看过之后,能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最佳方式,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抑郁,自信而阳光,健康长大。
与大家共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