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症的区别(强迫性人格就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前言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做任何事都锱铢必较,极其纠结细节。同时,总爱反复核查确认,生怕有半点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他们不仅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甚至对接触的人和事都几近苛求,完全不顾个人乐趣和他人的感受,让与之相处的人时常倍感窒息。

上述表现缘何而来?

很可能就是源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倾向。

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以过分要求秩序严格和完美,缺少灵活性、 开放性和效率为特征。

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允许有变更,生怕遗漏某一要点,因此常因过分仔细和重复、 过度注意细节而拖延;

同时,追求完美,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对别人也同样苛求,以至沉浸于琐碎事务无法脱身,内心也备受煎熬。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7个:

1、过分疑虑和谨慎,喜欢穷思竭虑,对事件反复核实,但始终觉得不放心,有莫名的不确定、不安全感;

2、对细节过分关注,要求一丝不苟,行为刻板,会出现比如反复洗手、要求绝对整齐的情况;

3、过分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一点点的不尽人意都无法忍受,总觉得心里不舒服想去纠正弥补,比如过分注重清洁;

4、过分看重自己在乎的事物,完全不顾生活乐趣和他人感受;

5、为人十分古板、固执,极度自我中心,时常不合情理地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严格行事;

6、过于迂腐,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抗拒改变,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7、对别人做事总不放心,所以事必躬亲,劳心劳力。

“强迫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部分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在童年时期都有两种极端的教育体验。

一种是被父母严格要求,具体到每个时间点必须要干什么,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一旦发现不听话,轻则被训斥,重则被打骂。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事谨小慎微、步步为营且思前想后,不敢轻举妄动的习惯。

还有一种是父母过于忽视孩子,一部分性格内向、上进的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会极力提升美化自己,希望得到赞扬和关爱。

一旦发现父母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回应就会继续不遗余力地奋力拼搏,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期望自己终有一天能被父母肯定。

如何更准确地辨别“强迫型人格障碍”?

可做以下测试题:

下列至少要满足5项及以上临床描述的特点:

1.过分疑虑及谨慎;

2.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

3.完美主义,以至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4.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5.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

6.刻板和固执;

7.不合情理地坚持他人必须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即使允许他人行事也极不情愿;

8.有强加的,令人讨厌的思想或冲动闯入。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危害是什么?

首先,因为强迫型人格障碍者对自己和周遭的要求太高、太细致,大多长期处在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心理压力很大,所以很可能会出现睡眠问题和精神衰弱的症状

其次,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做事会过于瞻前顾后,反复确认,有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进度;在做决定时更是容易犹豫不决,总会担心自己没有做出最佳抉择,进而内心常觉坎坷不安。

最后,该人群的朋友可能自己在学业和工作上有一定的能力,有不少是“学习狂、工作狂”,注重成效远超自我和他人的感受,会不知不觉拿相似的标准要求周遭,时常会弄得怨声载道,因此很难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心会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如何缓解“强迫型人格障碍”?

一般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建议以下的方法:

1、就父母而言,建议不要对孩子过于严苛或是忽视,要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倾听其心声诉求,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方式,多与其沟通,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双向情感交流的成长空间,别过分鼓动孩子争强好胜。

2、不要以己度人,总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要求甚至命令他人,要学会尊重不同的观念认知,明白不强求是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

3、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过于苛求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知道犯错不可怕,是正常的事,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以免造成更重的心理负担。

4、拒绝不必要的反复求证和无意义的重复,给自己和周遭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焦虑恐慌。

5、平静对待变化和更新,明白世事更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与其抗拒敌视不如学着去适应把握。

结语

世间没有绝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有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实属正常,不用过于担心和焦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30 上午8:13
下一篇 2022-04-30 上午9:07

相关推荐

  • 孩子学习笨怎么办

    孩子学习笨怎么办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学习笨,这可能会给家长带来许多压力和焦虑。但是,孩子是否学习笨,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绝对的。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更好的建议。 点咨询免费领取《…

  • 初中生青春期叛逆

    初中生青春期叛逆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许多初中生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叛逆。他们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在这个年龄段,…

  • 网瘾禁如何劝孩子不玩手机

    网瘾禁如何劝孩子不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瘾禁。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劝孩子不玩手机成为…

  • 孩子上初中成绩下降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成绩下降怎么办 随着孩子进入初中,他们开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许多孩子的成绩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一些应对孩子上初中成…

  • 关爱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名言

    关爱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家长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一些关爱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言。 “对孩子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给予他们…

  •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怎样不让孩子玩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怎样不让孩子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家长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点…

  • 教师节的来历和意义100字 简短文案摘抄

    教师节的来历和意义 教师节是为了纪念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而设立的。教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正在举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

  • 自闭症症状的表现有哪几种

    自闭症症状的表现有哪几种 典型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

    孩子心理健康 2022-04-11
  • 12周岁的孩子身高多少才正常

    12周岁的孩子身高多少才正常? 12周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2周岁的孩子身高平均值为152.8厘米,但每个孩子的…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5-23
  • 不弄学籍可以上学么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在学校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学籍对于学生上学、教师授课、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些非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