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定要吃药吗?吃完会不会变傻?”
“吃了抗抑郁的药就能马上快乐起来吗?”
“如果我不开心,能不能吃点抗抑郁症的药?”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提问,在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人们对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的不了解。我国大约有超过5000万的抑郁症患者,其中女性的占比比男性更高。还有数据显示,中国发生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但只有还非常少的抑郁症患者会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抗抑郁药物就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很多人觉得抑郁症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只要患者能想开了,就没问题了。事实上,抑郁症患者很难通过自己来改变情绪低落、思维减慢、意志减退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还可能产生厌世、自杀等行为。
而抗抑郁药可以通过药物的作用,改善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保持稳定,从而缓解患者出现的一些症状、比较常见的、可能影响抑郁的神经递质有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而服用药物后能够平衡这些神经递质,起到平衡情感、意志、生命动力、传递快乐等作用。
很多人看到这里心想,传递快乐?是不是吃了抗抑郁药就能开心起来?
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体内掌管快乐的是多巴胺。分泌多巴胺的时候,人们能够感觉到快乐。但是服用抗抑郁药物后,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分泌。换句话说,抗抑郁的药物其实关机不是让你快乐起来,而是让你不要继续消沉。
而且使用抗抑郁药物后,并不是立马就能见效。一般来说,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大约2周左右,才有可能起效,甚至有些药物要坚持服用1个月才能看出有没有问题。世卫组织也建议,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最短的疗程也应该达到半年。
靠抗抑郁药物让自己快乐,可行吗?
答案是不可行。
首先抑郁症患者不是吃一段时间的药物就一定能好转。不少患者还需要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来改善病情。很多患者需要长期吃药,不仅仅是抗抑郁的药物,还有心静稳定剂、抗焦虑药等,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抑郁症患者是通过这种药来改善抑郁症带来的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焦虑紧张等问题。而不是吃了药就会快乐起来。
如果你只是最近有些不开心,以为吃了抗抑郁药就能让你快乐起来,那更是会适得其反。因为抗抑郁药物大多会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在服用帕罗西汀后,可能引发震颤、乏力等问题。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也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口干、潮热心悸、耳鸣、视觉损害等问题。
人们应该明白,抗抑郁药物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药”,而不是让人变开心的“法宝”。如果你真的存在抑郁症的问题,并且在检查后确实需要服用药物,才能遵医嘱用药。
而对普通人或者只是短暂不开心的人来说,想通过吃抗抑郁药物来让自己开心起来的行为,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让你开心,还可能让你面临一些副作用,造成较大的损伤。
参考资料:
1、服药后心情会立马变好?别让误解“玩坏”抗抑郁药·科普中国网·2017-11-17
2、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之痛:为了省钱,我私自把药减了一半·健康时报·2020-10-15
3、超5400万抑郁症患者还需要哪些支持?·光明网·2021-3-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