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长期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会导致情绪、精力、活跃度、注意力和执行日常任务的能力发生异常波动变化。千万不要和单向的抑郁症混淆,双相情感障碍比单向的抑郁症要少见得多,被认为是有点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而精神分裂等心理障碍类精神病本身并不是生理变化的疾病,心理障碍类精神病更多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与现实的脱节。
一、什么人会得?
研究表明,遗传、生物学、环境和心理因素的都有综合作用,才导致情感障碍。虽然没有成熟的致病模型,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没有单一的原因,很可能有许多因素导致一个人患病的机会。现阶段可以确定的有以下两种主要因素:
1. 大脑结构和功能: 一些研究证明了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与健康人群或者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大脑存在的差异。不过还需进一步研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来自基因研究的全新信息,科学家才能更好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并预测哪些治疗可以实现最大疗效。
2. 基因学: 某项研究显示,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患双向情感障碍。但是,基因并非双向情感障碍的唯一风险。对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虽然同卵双生双胞胎的所有基因都相同,但即使其中一个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也不一定就会患这种疾病。研究还显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的人自己患该疾患的机会增加。所以基因有关系,但可能性很小。我个人的推测是表观遗传学对心理疾病影响较大,也就是说环境会激活某些祖辈的遗传物质,经典的DNA基因遗传学现在是无法准确解释大部分情况的。
童年、青少年时期发生的应激事件造成的心理冲击虽然也都被推测一个重要原因,但现在没有试验总结出规律,所以科学界不敢下定论。
二、表现症状
“情绪像是是冰与火的跷跷板,或者说情绪像过山车,有时格外兴奋夸张,有时特别忧伤。”这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共同点。
双相情感障碍有三种已知类型和其他未知类型。所有这三种类型都涉及情绪,精力和活动水平的明显变化。这些情绪的范围从极度“积极”,兴高采烈,易怒或充满活力的时期(称为躁狂发作)到极度“低沉”,悲伤,淡漠或绝望的时期(称为抑郁发作)。躁狂程度较轻的时期称为轻度躁狂发作。比如,我那朋友兴奋起来就是大吼大叫的,动不动就是要带我去见国家领导人,或者问我想开什么跑车,或者说他要缔造人类历史之类的。然后他抑郁起来,就是谦卑地像个小学生,说话都小声小气的。完全就是两个人,发病的时候就被他爸妈关家里找医生去治疗,他爸妈经常在微信里背着他让大家多理解多支持,不要骂他怼他,一家人也挺不容易的。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在青春期晚期(十几岁)或成年早期诊断出来,也就是说发病期大多在青少年期。近年发现,少数儿童也会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也可能首先在妇女怀孕期间或分娩后出现。尽管症状可能随时间变化,但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需要终生治疗。
三、治疗与疗法
不幸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身疾病,可能随时因为环境刺激而复发。但好消息是,它是一种能够被控制的疾病。如果接受好的治疗,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躁狂和抑郁发作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恢复。在发作之间,许多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没有情绪变化,但有些人可能会有缠绵的症状。长期持续治疗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这些症状。
有效的治疗计划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组合,也称为“谈话治疗”。
其实人的健康都是身心同步的,现代都市生活带来太多副作用,多吃蔬菜水果,准时睡觉,白天有一定量体力劳动或运动,尽量保持心情好。
定期运动:定期的户外有氧运动,例如慢跑,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更好的睡眠,并有益于心脏和大脑。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负荷的有氧运动,每周2次以上无氧运动,是最好的。最近几年科学一个大突破就是,有氧运动会分泌BDNF脑源营养因子,可以修复受损大脑。
晒太阳:有助于分泌腿黑色晚上提高睡眠质量,阳光不仅可以补钙还可以增加幸福感,选择阳光充足的时间户外运动效果最好。每天半小时在太阳下的运动,非常完美,正常人也应该保持。欧美这两年研究发现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光照头部治疗,对于心理类疾病疗效很好。都认为多晒阳光对人非常非常重要。
保持生活规律:即使进行适当的治疗,也会发生情绪变化。当患者和卫生保健提供者一起工作并公开谈论关注和选择时,治疗会更有效。保持记录每日情绪症状,治疗,睡眠方式和生活事件的生命图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随时间推移追踪和治疗躁郁症。患者可以轻松地通过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他们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治疗师共享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收集的数据,包括自我报告,自我评级和活动数据。
健康的社交圈:酒吧夜店交友不会让你更加幸福,只会更空虚。能给你带来安全感的朋友,才会让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幸福感。人生拓展社交,最主要是为了筛选出靠谱的小伙伴,一个紧密的社交圈让你时刻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感情支持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健康因素,可以来自身边的每一个靠谱的人。
远离社交媒体:虚假包装的朋友圈,各种作秀的网红,以及过度物质的刺激,都会给人带来错误的社会对比,让人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落差,从而加剧和诱发躁郁症。真实的朋友,真实的社交,真实的笑容,才是你需要的。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社交媒体对于所有心理类精神疾病都有严重的致病风险。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